此書由五個短篇小說組成,分別為《反蘇格拉底》、《不慢》、《非柯博文》、《違反運動精神的犯規》和《反華盛頓》。
這些短篇小說的主人翁多是小學生及青少年,當中不少篇幅都用了小孩子的角度去看、去了解大人的世界,並提出不少疑問及評論。如果讀者是青少年,相信一定會有一種主角替他們說了自己憋在心裏不知多久的話的感覺。作為老師,此書的內容特別吸引我的「眼球」——啊,原來這些小朋友有這些想法,原來我們一些
習以為常的行為,對學生來說卻不以為然!此外,作者亦不時通過這些短篇(尤其是《反蘇格拉底》和《不慢》),向讀者陳述他對事物的看法:例如不要淺薄地被事情的表面蒙蔽、不要被成見影響自己的判斷等等。成人常常要求孩子誠實,可是成人在實踐上又是怎樣一個景況?在《反華盛頓》這個短篇裏,就讓我做了一次深刻的反思。此外,假如你是個裹足不前的人,則先看看《違反運動精神的犯規》,我想也該會得到有益的啟示。
畫面出現一個身軀龐大的圓臉女性,好像是音樂劇的選拔場景。所有評審起 初都以不抱期待的神情望著女性,然而就在她開口歌唱的瞬間,所有人都被那強而有力的美麗天籟所震攝,個個目瞪口呆。
以前好像也在電視上看過類似的事情,遭受輕視的人逆轉外界評價的瞬間,實在大快人心。
停止影片播放後,媽媽說著:「還是這種的好呢。」滿足點頭。
「的確。」我也點頭。媽媽很喜歡被認定「你這種人反正成不了什麼大事」的人,後來成功逆轉的故事。
「可是……」姊姊一邊攪拌納豆。「結果就只是會唱歌而已啊。」
媽媽皺眉。「而已,那什麼話,什麼而已啊。她唱歌,很厲害吧。不是很感動嗎?」
「因為漫畫或連續劇也是啊,最後才倚道,這個人其實運動很行!或是,父母是名人!或是,樂器超級拿手!總是什麼獨到之處,然後成功逆轉的那種類型很多吧。多數的普通人呢,是沒有那些東西的啦。」
「或許耶。」我也點頭。
「人呢,大半都是平凡人,還是沒辦法翻轉的啦。」
眼前浮現人在大阪的爸爸,流露寂寥神情。
「嗯,也算有道理啦。」媽媽也承認。「是吧,所以啦,得好好想想。」
「想什麼?」
「就算沒有那些特別的東西,也能讓大家認同的方法。」姊姊將納豆淋在碗裡的白飯上。
「那隨便都有啊。」媽媽立刻回答。「讓大家刮目相看的方法。」
「哪種方法?」
「像是,對了,『那傢伙是遵守諾言的人』之類的。」
「什麼東西啊?」我反問。什麼意思?
「像遵守諾言啦,被人信任啦,認真的男生啦,這些都不是特殊能力吧。」
遵守諾言的男生,我自己在內心像旁白似地說,總覺得難以領會。「有夠樸 素的。」
「樸素不是也很好嗎?最後,還是老實又遵守諾言的人會贏。」
什麼誰輸誰贏的啊。「是嗎?」我頭一歪。「那樣很弱吧。」
怎麼會……媽媽話才剛出口,「唉,不過應該也會很常吃虧吧。」結果卻以一副好像自己總因為老實而吃虧的口吻這麼說。
「是不是。」姊姊洋洋得意。
「可是,會幸福的喔。」媽媽不放棄地繼續說。